1953年,奥黛丽·赫本顶着一头标志性的俏丽黑发,从罗马的实景片场回到好莱坞的摄影棚,也从公主变成灰姑娘。那一年,比利·怀尔德与赫本首度合作了
这个片名大多数人可能听来只感耳生,在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残阳里,它的确不算耀眼,可豪华的卡司阵容又令人无法忽视其存在。
影片讲述了一个浪漫到有些幼稚的童话:拉若比家族司机的女儿萨布里娜(奥黛丽·赫本饰)自小仰慕富家二公子大卫·拉若比(威廉·霍顿饰),后者却对其并不感冒。
萨布里娜自巴黎留学归来后,浪子大卫开始沉醉于她蜕变后的优雅,大哥莱纳斯·拉尔比(亨弗莱·鲍嘉饰)为促成以大卫为主角的家族联姻,顶替弟弟与萨布里娜约会。在这个暧昧拉扯的三角关系里,莱纳斯与萨布里娜意料之外地互生情愫……
这个灰姑娘式的俗故事放到现在恐怕会被观众炮轰,可比利·怀尔德镜下生花,向世人证明他可以架构黑色都市,也可以彩绘浪漫幻梦。
第二次担纲主演的奥黛丽·赫本通过此片遇到了人生中两个重要的男人——男友威廉·霍顿与知己于贝尔·德·纪梵希,前者成为她生命中一抹短暂而刺眼的光,后者伴其终生,另一位主演亨弗莱·鲍嘉则罕见地在摄影机下流露硬汉柔情。
时隔半个多世纪,《萨布里娜》于观众的意义早已溢出其本身的艺术水准,它好似一根纽带,缀连起好莱坞影史上的传奇。
比利·怀尔德镜头下的女性角色似乎很能说明男性主宰的好莱坞对女性的极端想象——蛇蝎女人与灰姑娘,奥黛丽·赫本实在是灰姑娘的最佳人选,又或者说,她代表了一种纯洁的“圣女”想象。
在这个麻雀变凤凰的滥俗故事里,赫本充满欧洲韵味的面孔与破碎的天真气质消解了这种阶级差距,配合亨弗莱·鲍嘉和威廉·霍顿一冷一热的表演,碰撞出情节之外的独特魅力。
怀尔德大概也对“童话新编”没什么兴趣,他的功夫更多花在人物关系与台词设计上,这番处理的确让松散的故事充满怀尔德色彩。
在萨布里娜眼里,她的梦中情郎——拉若比家族的二公子大卫是一汪明月,她望着月亮,月亮却不知她的存在。
直至巴黎归来,这位浪荡子的敞篷汽车不自觉地停在她跟前,于是她说:“我不会试图摘月,我要月亮奔我而来。”
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金句,要知道赫本在十年后主演的《窈窕淑女》还明显透露着父权规训意图,在“男性-主动,女性-被动”的叙事公式笼罩下,此般候月而来的独立态度似乎顺应了西方战后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不可谓不先锋。
很明显,巴黎和纽约是影片潜在的主角,大洋两岸的文化碰撞被装在龙凤相配的爱情故事里,不论剧本是否有意如此,都不可否认地映射了美国社会的集体心理。
埃菲尔铁塔、《玫瑰人生》以及裁剪优雅的法式时装……这些刻板碎片拼凑出好莱坞对欧洲的好奇与想象,其中还不乏向往与轻视交织的矛盾心理。
二战后,美国迅速崛起,相比之下,欧洲一片破碎,来自纽约底层的萨布里娜在巴黎接受了一场彻头彻尾的文化改造,归国后仍被拉若比兄弟先后征服,此类情节设置可看作拯救心理的无意识流露。
开拍前,怀尔德应允赫本前往欧洲挑选戏服。于是,赫本敲开了纪梵希工作室的大门,门后的这位时尚界新秀本以为造访者是鼎鼎大名的凯瑟琳·赫本,不成想是个身形瘦削的年轻女孩,交谈间笑眼明媚。
心生失落的纪梵希以筹备时装秀为由推辞,赫本便在成衣中挑选出片中三套经典戏服。
巴黎学成归来的深灰色大衣、晚宴舞会上的白色缀花礼服、与莱纳斯约会的“一字领”洋装,纪梵希的作品等待这位命定的欣赏者久已。
遗憾的是,由于是赫本以个人名义购下服装,纪梵希并未得到服装设计的署名,最终影艺学院按照官方名单将奥斯卡奖授予设计师伊迪丝·海德。
多年后,89岁高龄的纪梵希为已逝去的挚友写下《给奥黛丽的爱》,并为该书重新绘制了《萨布里娜》的服装设计草图,画笔落下,他终于与缪斯重逢。
亨弗莱·鲍嘉曾毫不留情地称《卡萨布兰卡》为他“拍过的最糟糕的电影”,不知道在《萨布里娜》片场,他是否暗叹自己断言过早。一贯以冷面硬汉形象示人的鲍嘉,在这部浪漫喜剧里多少有些格格不入,实际上他本人在工作期间也积怨不浅。
片中兄长莱纳斯·拉尔比一角原定由加利·格兰特出演,格兰特辞演后,亨弗莱·鲍嘉临时补位。彼时早已位居一线的鲍嘉对此耿耿于怀,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备胎位置,怀尔德与赫本、霍顿“铁三角”般的关系更令他不快。
别看鲍嘉与赫本在戏中浓情蜜意,幕后却不甚亲近,鲍嘉对赫本稚嫩的演技颇有微词,他可是连劳伦斯·奥利弗、约翰·韦恩的面子都不给,更别说这位瘦削娇小的影坛新秀了。
鲍嘉可不只为剧组微妙的关系暴怒,未成形的剧本更令他抓狂。怀尔德坦言剧本的撰写工作几乎与拍摄日程同步,演员手里拿到的台词可能前一秒刚从编剧欧内斯特·莱曼的打字机上撕下。
剧组怨念日益累积,某日鲍嘉因莱曼无暇顾及其台词,在片场大发雷霆,对后者出言不逊。怀尔德可不兴惯着鲍嘉的大牌脾气,立即停止拍摄,直至鲍嘉向莱曼当面道歉,此事才算收场。
这种工作方式也令三位演员时常为他们的角色关系感到迷茫,此时的鲍嘉恐怕无比理解前搭档英格丽·褒曼——《卡萨布兰卡》的剧本难产也致使褒曼迟迟不知自己的角色应该爱谁。
因出演《金童》而成名的威廉·霍顿在片中饰演那一轮向萨布里娜奔去的月亮,这种迷恋无法遏制地延伸至戏外,两人后来甚至发展到谈婚论嫁的地步,只是霍顿因输精管切除手术丧失生育能力,令渴望孩子的赫本倍感破灭,就此分手。
据说鲍嘉本就为自己在剧组近乎局外人的处境感到恼火,看到霍顿与赫本出双入对,举止亲密,他大为不满,不时对赫本的英国口音表达嘲讽,霍顿则在一次偶然的摩擦中对其大打出手。
“天使”,是奥黛丽·赫本最广为人知的标签之一,明媚的笑容、黛色的眉眼以及夹带着脆弱的纯真眼神,这些特征初现于《罗马假日》,后在《萨布里娜》中基本成形。
怀尔德曾提议以一场床戏交代萨布里娜与莱纳斯迅速升温的感情,遭到编剧莱曼的强烈反对,在莱曼看来,与赫本的气质毫不相干,他表示:“童话故事里不会有谁跟谁同床共枕。”
于是赫本在片中保持了一种近乎圣洁的去性化形象,往后更是演化为与玛丽莲·梦露相对的流行文化符号。
这款限量版月历不仅再现了赫本在《罗马假日》《萨布里娜》《蒂凡尼的早餐》《窈窕淑女》中的绝代风采,还记录了《环球银幕》三十年来与她的不解之缘。
在月历之外,礼盒套装中还包含一款颇具纪念意义的《罗马假日》帆布手提袋。2023年也是赫本的代表作《罗马假日》上映七十周年!